——广西医科大学免费开设贫困村农特产品直营店助力脱贫攻坚

高校实施"舌尖"消费扶贫 实现集体农户双"丰收"

广西医科大学扶贫农特产品直营店开业。学校供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和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相继发布文件,要求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广西医科大学自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部署下,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摸索出一条“培养种养能手开办合作社”“瑶乡土货进高等学府”“以消费带效益”的“舌尖”消费扶贫模式,直接带动了马山县6个村93户贫困群众脱贫。2019年,6个结对帮扶村通过该项目收入村集体经济共达18万元。

高校实施"舌尖"消费扶贫 实现集体农户双"丰收"

在广西医科大学校园开办马山县农特产品展销会。学校供图

“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发现“致富关键点”

广西医科大学结对扶贫对象在国家级贫困县马山县的里当瑶族乡和古寨瑶族乡,共帮扶6个村(2个深度贫困村)贫困户1026户3742人,由于是石漠化山区,人畜喝水靠水柜收集雨水,生活靠在石头窝子里种植玉米,素有“雨落三日水连天,天旱三日地冒烟”之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称之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广西医科大学党委坚定“不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收兵”决心,陆续向马山县派出了43名党员干部(包括16名第一书记和27名扶贫工作队员)到扶贫一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帮扶村自然条件差,但是由于没有工业污染,相对封闭条件下种养出来的一些农特产品的品质非常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收录在中国禽类杂志目录的“里当鸡”和获得国家地理标识的“马山黑山羊”。但是,扶贫工作队在走村串户中发现,这里的群众并不愿意多种多养,这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详细摸底分析,原来是由于种养地分散、周期长、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再加上采取传统种养方法,缺乏科学水平,成活率不高,拉高了种养成本。

扶贫工作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因地制宜、科学种养、以质取胜、量稳价优”扶贫思路,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带领6个贫困村40多位种养能手到区内外参观学习和参加培训班,并邀请了区、市、县农业专家30多人次到村做科学种养技术指导。到2018年底,在经过培养成长起来的种养能人牵头带动下,6个贫困村成立了17家农民种养合作社,特色种养项目涵盖了黑山羊、里当鸡、竹鼠、旱藕、金银花等。

目前,青龙村的竹鼠合作社竹鼠年存栏量达到了1万多只,太平村的里当鸡年出栏近万羽,加荣村的黑山羊合作社、龙琴村的油茶都初具规模。6个村还以合作社为支点,以“合作社+贫困户+技术支持”方式,以点带面带动了群众大面积发展种养,初步解决了种养水平不高、产品量不够的问题。

高校实施"舌尖"消费扶贫 实现集体农户双"丰收"

广西医科大学领导到现场了解农特产品销售情况。学校供图

“人流量密集的大学校园”开设“瑶乡直营店”

“群众的富余农特产品卖不掉,可以拿到医科大学卖,我们可以免费提供铺面给你们”广西医科大学校长赵劲民在里当瑶族乡调研时对乡里的干部说。原来,扶贫工作队把情况反馈给学校后,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商议,决定免费提供学校的临街铺面帮助村里销售农特产品,因为学校铺面周边每天有2万多的人流量,几十家餐馆,销售有保障。

随后,广西医科大学免费提供了一处近90平方米的临街铺面来售卖6个帮扶村的农特产品,促进贫困户增收。经销商则将部分盈利反哺给帮扶村作为村集体经济,用于开展种养培训,形成了一条良性循环的“致富”链。

学校为了提升直营店销售量,帮助开办了一次大型展销会,当天共交易2576笔,营业额达5万元;协助设立了网上交易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帮助安装了职工消费卡POS机,鼓励全校师生购买扶贫产品。

“我们从马山县收购上来的产品质量有保障,还可以溯源,这里的群众都爱买”直营店老板周家燕望着源源不断进直营店买东西的人群,笑得合不拢嘴。

高校实施"舌尖"消费扶贫 实现集体农户双"丰收"

帮扶村贫困户家养殖的家禽。学校供图

以点带面“小商店”撬动“大市场”

“现在群众靠种养脱贫致富了,我们可以很好地去发动群众干,他们也愿意干,因为他们尝到了甜头,种养越多收入越多,还可享受政府的奖补政策,不像原来少数人为了争取低保什么都不种养”这是广西医科大学派驻马山县扶贫工作队说得最多的话。

直营店自2018年下半年开店以来,由于销售行情好,除了售卖广西医科大学帮扶的6个村的土货外,还覆盖到马山县其他乡镇。据统计,在开设直营店一年时间里,该店的总营业额就达到了120万元。

在广西医科大学直营店的消费扶贫模式获得成功后,优质的马山县农特产品在学校范围内成功“圈粉”。目前,学校二级学院的食堂、工会、党支部等部门机构,每到节假日都要从贫困村采购农特产品,仅2019年春节,就收购了马山县贫困村将近10万元的农特产品。

受消费扶贫模式的启发,直营店经营商在南宁市发展了十几家同样销售农特产品的店铺,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难卖难销的问题,也解决了自然条件恶劣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问题,更是从根源上帮助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提升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

“我喜欢这样的直营店,即能够吃到农村的土货,又可以扶贫,还可以为贫困村做点贡献,现在我天天都来”广西医科大学退休职工黄奶奶说。

(广西医科大学扶贫工作办公室 邹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