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颁布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将工作重点继续锁定在 “三农”问题,并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教育、培训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一直相互促进、互为支撑,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发展对教育和培训的需求越来越主动,这种主动性表现为教育和培训的供给要快速调整和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需求。对现代农业来说,职业技能培训一直是其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推动要素,其产生的人力资本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且是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智力支撑。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供过于求

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看现代农业可持续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供过于求主要体现为。

一是教育阶段性、结构型过度,导致劳动力不能满足产业结构升级需求。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以及社会的就业竞争加剧,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需求不断增大。为满足需求,我国积极调整中等和高等教育结构,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大大提升了青年与成人的技能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有力技能支持。近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等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注册人数逐渐减少,高中后职业技能培训注册者逐渐增加,技能需要层次也在不断上升。此外,劳动与社会保障、农业等其他政府部门以及行业企业等也提供对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但如此大的教育和培训规模,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虽然供给侧改革使得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有了一定提升,但与现代农业可持续提升的人力资源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种供过于求也表现为一种结构型过度教育。就很多职业和岗位来说,从业者文化教育水平较高,但却不掌握岗位需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需要单位、企业和机构再次进行教育和培训,甚至需要劳动者必要的自学和重新接受市场培训。针对现代农业技术,一方面是大量高学历、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缺乏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助力现代农业可持续提升的劳动者,形成了一种供过于求、结构性失调和短缺的现象。

二是教育和培训的专业和技能结构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教育质量不能满足新型产业改革发展需求。现实中,现代农业发展和提升缺乏专业劳动力,产业结构调整乏力,从业者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由于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出现耕地闲置的现象。一直以来,农民的技能培训是我国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相对薄弱的环节。2000年以来,农民技能培训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在农民技能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地区形成了县 (市)、乡(镇)、村三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培训网络。为了加快改变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薄弱状况,我国近年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工程。此外,为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水平,中国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但面对要求更高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仍面临较大的市场需求。也就是说,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缺乏现代农业劳动力数量,更缺乏掌握现代农业结构提升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

职业技能培训需作出调整和关注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职业技能培训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和关注。

一是转变现代农业从业理念。现代农业劳动者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传统观念认为农业生产不需要现代技术,认为依靠祖祖辈辈经验传递的知识就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知识与技术需求。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祖辈传递的经验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需求。要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种植标准、产品营销和管理模式。比如,现实中存在很多由于农业劳动者不能很好掌握互联网营销技术而出现一地产品滞销而异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现象;还有很多由于需求信息不对称而产生某种农业产品生产过量、滞销,甚至出现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格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农业从业观念,不仅是从就业地位,更是从就业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角度来重新认识农业劳动者。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学习者学习农业技术教育专业的意愿低,这就需要加强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指导。

二是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领域要宽广。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不仅需要从业者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技能,更需要宽广的知识与技能,比如“互联网+”“生态+”。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现代农业生产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对农业生产者、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通用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掌握现代生活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生态技术等。知识和技能领域的拓展还体现在不同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积极调整中等和高等职业结构,两者相互衔接、互为支撑,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

三是提高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

首先是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加强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专业,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产业需求,消除从业者知识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需求不匹配问题,这可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和技术支撑。良好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必然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收入持续增加。同时,这种知识、技能结构的提升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的重要路径和必要条件。其次是提高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随着近年来学校和机构办学硬件资源的逐步改善,师资越来越成为影响教育和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近十多年来,我国以培养“双师型”教师——兼有教师资格、教学能力和技师资格、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职业学校中具备职业技术资格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已提高到近40%。但要确保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四是持续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培训。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强了对各类农民工的培训,但调查表明,农业劳动者群体技能培训参与率仍相对较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低于城市居民,技能培训的参与率也相对较低,低技能者难以获得高收入工作和全面参与社会生活;一个人学历越高,参与培训越多;职位较高者培训参与率显著高于职位较低者。因此,必须持续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培训,培养新型劳动者、提升劳动者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在培训途径上,要拓展学习机会和方式,促进正规、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培训是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不仅可以满足农业劳动者需求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的关键要素和条件。

(作者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